English

彼得·祖索尔力挽传统的建筑大师

1999-08-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年春 我有话说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建筑师大会,使国人对建筑艺术及其未来越来越关心。发展现代建筑的同时如何继承传统重造失去的价值,瑞士建筑大师彼得·祖索尔(PeterZumthor)的作品和想法可以给予我们以启迪。

这位1943年4月生于瑞士巴塞尔的建筑设计师,早在80年代就为人熟知了。评论家安德烈·赫劳斯基这样说道:“如果说今天的瑞士代表了现代建筑思想最重要的中心之一,那么彼得·祖索尔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就。不仅仅由于其作品形式的漂亮及其表现出的精巧的材料知识,而且更在于他对建筑物流露出的最终空间印象的巧妙控制。”1986年,他为邱尔古罗马考古遗址设计了围栏,这种运用半闭的威尼斯百叶窗原理创造出的魔幻光感引来建筑界的惊异目光。三年以后,他在苏姆威格设计的松·贝勒德格礼拜堂又一次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到了90年代,他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有着重建永恒价值的独特视角,令人刮目相看。比如瑞士丘尔艺术博物馆(1990年)和老房子(1993年),瑞士沙芬托的古格伦宫(1994年),瑞士瓦尔斯热澡堂(1996年),奥地利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1997年),等等。从1995年开始,他的作品分别在柏林、伦敦、苏黎世等地巡回展览。这些优秀作品使他从候选的25名国际知名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荣获了1998年度有世界建筑最高荣誉奖之称的卡尔斯伯格建筑奖(theCarlsbergArchitecturalPrize)。今年3月,由于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在建筑设计和思想上的杰出成就,他与安那特·基根(AnnetteGigon)、迈克·古耶(MikeGuyer)和若姆·库尔哈斯(RemKoolhaas)一起又成为1999年度艾维米斯·冯·鲁尔欧洲建筑奖(IVMiesvanderRohePrize)得主。

十多年来,祖索尔的设计作品和著作很多,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十分流行,代表着建筑艺术中力挽传统的潮流。我们先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传统、如何重建永恒价值的。他曾说过他希望用心去创造新空间,使这些空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区别于对世界的普通模造。在他那里,日常的往往就是永恒的,所以简朴风格和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成为祖索尔的坚定信念。在1998年出版的《审思建筑》一书中,他明确地讲:“一件建筑作品形成的创造性行为超越了所有历史和技术的知识。”比如他设计的瓦尔斯热澡堂,是从超越历史的层面重新焕发出古罗马和土耳其澡堂的沐浴欢乐。又如设计老房子时,他通过双层板来揭示一扇窗的主旨,材料则是用了从斯洛文尼亚运来的石头,这无疑显示了大师非凡的材料运用能力。针对建筑设计界纸上谈兵的不良倾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建筑师对真正的建筑没有兴趣而仅仅止于建筑理论或建筑物的某些方面。他那句“我基本上对作为一门职业的纸上建筑毫无兴趣”的名言,道出了立足于与时代对话的建筑新思想。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他说:“我仔细观察这个建筑的世界并在工作中尽力容纳看来正在丧失的有价值领域、修正各式干扰以及再创那些日益匮乏的东西。”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那些日益丧失的东西正是建筑艺术久远的传统。另外,他的《三种观念:瓦尔斯热澡堂、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和柏林恐怖地带》、《彼得·祖索尔作品:建筑物和设计1979—1997》等书也都反映了重建永恒价值的理想。

近几年,各国建筑界人士对他在力挽传统中体现时代精神的努力给予了较高评价。在1998年9月3日的《建筑师报》上,安德鲁·米德把祖索尔的作品誉之为“唤醒感受的建筑”。那么这种感受是什么呢?评论家认为,对于永恒价值的湮灭,祖索尔有着一种深沉的羞罪感,他的工作就是要让这种永恒的价值在价值虚无化的当代重新彰显。因此,祖索尔的作品能够令人体认和感受到千年经验中遗忘已久的永恒价值。这是一种伟大的复兴,但祖索尔的复兴并非简单化的复古,在他的工作当中隐藏着先锋主义。对有着悠久建筑文明的中国而言,借鉴彼得·祖索尔的建筑经验是十分有益的。新兴的高楼大厦中有多少融入了古老的建筑传统?又有多少貌似古典却揶揄古典的建筑?可以说,祖索尔凸显永恒价值的做法能给我国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思想带来良好的风尚。

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